字牌又称为“桥字牌”发源于四川乐山五通。现在字牌在很多地方传开了,像在广西和四川很受欢迎,湖南字牌”是中华民族古老游戏,亦称“扯二七十”、“棍棍”,在广西地区被叫做“字牌”或“大字牌”,在湖南某些地区也叫“跑胡子”,它的玩法与麻将类似,但比麻将更加简捷方便,变化多样。 湖南字牌共八十张牌,6胡开胡,按小胡、中胡、大胡、特大胡计番,算胡简单而打法技巧性很强,字牌在广西的玩法则更简单。字牌的起源
其实桥字牌的发明,同五通桥的盐业发展密切相关。
五通桥盐业历史源远流长。据史书记载,凿井制盐始于秦,历唐、宋而逐步开发。清代中叶,江浙、湖广、陕西等地富豪、商贾纷纷来到五通桥投资开发盐业,由盐业的发展而带动商贸经济的大繁荣。
五通桥是个水陆码头,当时运进煤炭、运出盐巴完全靠船只,每天都有数以百吨计的盐、煤下河上岸,茫溪河上船只来回穿梭,岸边码头工人搬个不停,显现出一派兴旺景象。盐商和揽头为便于与码头工人结算搬运费,实行每抬一包盐或一筐煤,发一块标有数字的竹制牌子,码头工人就凭牌子到指定地点领取搬运费的计算方式,牌子越多,获取的报酬也越多。闲暇时,码头工人拿着领到的竹牌玩数字游戏,从中寻乐,从而萌发了最早的字牌活动。当时,一些富人的太太们闲得无聊,看到码头工人的这种游戏好玩,也跟着玩起了竹牌。只是这种牌玩起来厚重而不方便,加之最初的数字比较单一,变化简单显得有此乏味。后来,有人在牌样和数字上作了改进,采用硬壳纸剪裁替代竹牌,数字上由原来的一至十,每字4张,共40张改为红黑两色,红色为大写壹至拾,黑色为小写出至一至十,每字各4张,共80张,以后又在牌样上不断美化制作,精心裱糊。桥字牌产生至今已有百余年了。在清代叫字牌,称之“桥字牌”是在民国时期。那时还分“荤打”和“素打”两种打法,级别计算类似数番。素打是指起牌后手中无数,无坎逗。荤打必须逗够10和才能和牌,有吃漂、大和、坤大(即房房数)、上台等规矩,后又增加了瞟10和、瞟中、瞟大等规则。
字牌牌面
字牌的牌面都是中国汉字的数字,由如下几种牌组成:
小写“一”、“二”、“三”、“四”、“五”、“六”、“七”、“八”、“九”、“十”各四张;
大写“壹”、“贰”、“叁”、“肆”、“伍”、“陆”、“柒”、“捌”、“玖”、“拾”各四张;
牌的颜色
字牌的颜色分红黑两种,“二”、“七”、“十”和“贰”、“柒”、“拾”为红色,其余为黑色.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